煙臺希雅斯葡萄酒小課堂:為什么有的葡萄酒里會有沉渣?
2019-07-15
不少人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:興致勃勃地打開一瓶葡萄酒,卻發現酒中有一些沉渣,不禁陷入沉思——葡萄酒里為什么會有沉渣?有沉渣的葡萄酒是不是變質了?還能不能喝?今天,希雅斯小課堂就來為您解答這些疑問。
首先,我們要知道,葡萄酒里的沉渣主要分為兩種:紅葡萄酒的深色沉渣和白葡萄酒的白色結晶。紅葡萄酒的深色沉渣主要形成原因有兩個:
1酒石酸鹽晶體
俗稱"酒石頭",在低溫及酒精含量較高的情況下,原本溶于葡萄汁的酒石酸溶解度不斷降低,逐漸形成玻璃狀的晶體。雖然葡萄酒在裝瓶前已經經過了除渣、過濾工序,但經過長時間的靜置,酒液里的酒石酸析出形成的酒石酸鹽,慢慢聚合沉淀,就成了我們看見的瓶底的殘渣堆積物。
2單寧和色素
這兩種成分聚合在一起形成顏色較深、呈薄片狀的沉淀。紅葡萄酒若出現此類沉淀,說明已經在瓶中陳年較長時間,并且隨著陳年年限的加長,這種沉淀物會越來越多。不過這種沉淀也不是老酒獨有的,在一些飽滿濃郁型的葡萄酒中也會出現。
白葡萄酒的白色結晶,實際上也是葡萄酒里的酒石酸作怪。當葡萄酒在低于-5°C的環境中儲存一段時間,酒液里的酒石酸就會結晶析出,在白葡萄酒里生成白砂糖一樣的顆粒物質。
無論是結晶還是沉淀,對于葡萄酒來說都是正常的現象,甚至可以說是釀造酒類中必然的現象。它是葡萄酒里的自然物質由于溫度或時間問題,聚合或凝結而成的固態物質,并不會影響人體健康,也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。
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,那就是由于儲存不當導致葡萄酒液中產生絮狀物,同時酒液顏色變得渾濁,這說明酒已經變質,也就不再適合飲用了。
如果您覺得葡萄酒中的沉渣會影響您的飲用體驗,可以在倒酒前將酒瓶豎直靜置一段時間,讓沉淀物聚集掉落在酒瓶底部,并在飲用前通過換瓶的方法將沉渣去除,或倒酒時注意不要將帶有沉渣的酒液倒入杯中即可。